雕塑是雕塑的一种体裁,尤其是传统人物的雕塑比重很大。技法上花卉、山水类最为复杂,功夫最多,但造型上人物最难。雕刻的人物不仅要真正下功夫的形相相似,还要表现其思想感情的形相,想要得到“神”还要先有“形”,形相兼备才有其生动。只有懂得了形的基本比例和运动规律,才创造出“形”来传递“神”。关于人体解剖的结构和肌肉的变化等,美术书等介绍的艺术用人体解剖学是专业的。民间的技法一般是从外面直观地看的,和科学的解剖学解释有很多共同点,所以两者结合起来可能更容易理解。直观的人的身体由头、躯干、四肢组成,躯干由胸廓和骨盆组成,由背部中心的活动脊梁骨连接起来。例如,头、胸廓、骨盆根据动作的不同方向也会发生变化,所以如果认为是像四角一样固定的话,四肢的位置很容易配置。根据运动体积的角度会变化,脖子的旋转幅度比胸部大到九十度,是因为脖子稍长又细又自由,所以胸部的旋转幅度是有限的,骨盆左右移动的话下肢会移动。人的头和躯干各部分的动作都有各自的特征和界限,所以必须知道其分寸。特别是雕刻时代人物时,胸廓和骨盆部位被长衣覆盖,外形不明显,但人体的旋转还是要注意这两种体积的结构变化。
人的身高,都是以头高为单位,民间有“立七、坐五、盘三半”的口诀。但是,由于我国人的平均身高在增长,雕刻现代人物要以7个头半为标准。一些经典的历史名人肖像也以七个头半为准比较合适。其他很多传统题材的人物,特别是神仙道佛七个头的长度就足够了,一些不需要七个头的长度。头部的形状基本是下大下小的卵形,但女性更清楚,侧面也是卵形。成人的脸的比例在民间有“直见三停横五眼,双眼位置头中线”的口诀。从发际到眉毛,从眉毛到鼻子,从鼻子到下巴几乎三等分,做成上中下的“三停”。正面从侧面看,包括两只耳朵在内,以眼睛的横向宽度为基准,有5只眼睛等间隔。连接双眼的线是从头顶到下巴的等分线。嘴巴的位置是鼻子到下巴的五分之二,耳朵在中间。人物作品要做到“形神兼备”,扎实的雕刻技巧和刀法当然非常重要,但还要懂得人体解剖、结构、比例和运动变化方面的知识,才能将其运用到作品中。这样才能看作是全面掌握了人物雕刻技术。